作者:不详
(一)
在东乡国的西南面,还有一个国家名叫吐蕃,无论从国力的强盛、政治的稳定、还是经济的发达上说,在中华大地上吐蕃国都算是个大国,非东乡这类小国可以比拟的。历代吐蕃王早就心仪中原天朝文化源远长,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愿意与之
好。近几代番王又看到小小的东乡国向中原学习的结果,把一个落后的部落转变成了强盛的国家,更是钦佩不已。到了公元七世纪初,吐蕃的赞普王,派人入京,提出要求与唐朝通婚。
公元641年,唐太宗考虑到边境的安宁,民族的团结,命令文成公主入藏和番,与赞普王结婚,公主带去了许多菜种、手工业品、医药及生产技术书籍,为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成为中华大家庭中民族和睦友好的一段佳话。
且说文成公主一行大队人马进藏,走的就是青海这条路,正好与东乡国擦边而过。
那一来到
月山口,这
月山乃是中国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水岭。
众人行至山顶,朝后望去,青山绿野映红霞,农林葱郁情入画,朝前观来,草原寒嘶胡马,
目牛羊风卷沙。
就连那一向申明大义、舍身为国的唐代公主,也不两眼泪汪汪,凄然而涕下。
此一去,何里才能再喝家乡水,重见亲人面,思来想去,怎不叫人情绪低下、泪
面。
连公主都哭了,下面那些官员、卫士、差役,多是为了生存、不得已或强迫着跟随公主远走他乡的,一个个更是伤心绝,一片悲戚、一阵嚎啕。
就这样又走了二、三,天气
渐寒凉,景
益荒芜。
终于有七、八个不安分守己的青年,实在受不了啦,于是偷偷摸摸地开了小差!
这几个人往回去的路上走着,又怕公主派人追赶捉拿,只得弃了关大道,走进山间小路,翻过一座皑皑的雪山,越过一片茫茫的草原,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
失了方向,竟走进了玛沁雪山之中。
胡天七月也飞雪,这一天,突然大雪纷飞,朔风扑面,不到两个时辰,漫天大雪就银装素裹了苍茫大地,堆积得齐深浅,大雪封山了!行走起来已十分困难,深一脚、浅一脚,连滚带爬,一天一夜,也没有走出三、五里地。
天明时分,几个人已是又饥又累又困又乏,举步难行了,只得坐下来休息片刻。
试想,那雪山之中,温度当在零下四十多度,人们行走着、活动着,身体发出的热量还能抵御着气温的寒冷,这一歇,就犯困,两眼睁不开来,糊糊睡着了,阵阵寒气侵入体肤、透彻骨髓,不消多少时候,再想起来也起不来了,冻死啦!七、八个人中只有一个侥幸活了过来,他就是郑屠。
郑屠清醒过来,只见晴朗蓝天,一派金黄的灿烂
光照耀着白雪大地,反
出刺眼的光芒,使他睁不开双眼。
只听耳边人声说道:「真主保佑,他活过来了,阿门。」
接着,又到有人在他口中灌着姜汤,还有人按摩着他那微弱跳动的心脏和冻僵了的肢体。
好一阵子,郑屠才缓过劲来,也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遂睁开眼来,只见身旁有三、四个人正在救助着他的生命,远处还有许多人在忙碌着,都是当地土著民族的打扮,那旁还支着几顶羊毡的帐篷,四周散立着许多马匹。
「这是什么地方?」郑屠问道:「我怎么会在这里?」
「我说这位客官,你们是些什么人?怎么任的不晓事,放着大路不走,竟跑到雪山上来转,真是不要命了!」一个土人说道。
「我们是来这里游玩的汉人,半道了路,不知怎的就跑到这雪山中来了。」
郑屠不敢说自己是开小差逃跑的官差,只得含糊应付着说:「我的那些伙伴现在哪儿?」
「到我们这儿来游玩,也不找个懂行的向导,这雪山草地可不是闹着玩的,大雪封山、沼泽泥潭,都是要人命的地方。
亏得我们在这附近安营扎寨,否则你这条小命早就报销了!「又一个土人说道。
「你的伙伴?瞧!在那边躺着呢!」
一个土人用手指着远处刚刚堆积起来的
大雪包说道:「那就是他们的坟墓!他们都冻死了,就是你命大,也昏了一天一夜,这不才苏醒过来吗!」
郑屠赶紧谢过救命之恩,他和那些伙伴非亲非故,也是在这次入藏前才认识的,死了,心里并不难过。
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一拨人是东乡国的商队,二十来个人物,数十匹马驮,专门从事将内地的盐巴、茶叶、针头线脑等用百货运到东乡国来,又将该国手工制作的羊皮大袄、牛
干巴、酥油
酪等运售出去,实际就是东乡国的外贸班子。
他们常年行走在这雪山草原,了解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为了预防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每次行动都备足了十天半月的食品,携带着挡风御寒的羊毡帐篷,渡河涉水的羊皮筏子。
每个成员都经过训练,具备有在超越人体极限状态下生存的本领和克服因突发事件带来艰难险阻的勇气。
也是郑屠命不该绝,在遇到凶险的灾难时碰上了他们。
这个地方的人民,虽然彪悍、野蛮,却很朴实、友善,救死扶伤也是他们应尽的职责。
大家在雪山下住了数,待到雪过天晴,
通恢复,郑屠的身体也逐渐复原,再也不敢单独行动了,就和商队一起同行,来到了东乡国。